马扎
没有凳子或椅子,自然就没有坐的问题。非要坐着,形象也不雅,这又与服装的产生有关——中国历史上,很早就出现裤子,但早期的裤子没有裤裆,合裆裤是后来出现的。没有合裆裤,坐在类似凳子或椅子的器物上,会暴露隐私部位,而跪姿则将这种不雅掩盖起来了。
汉灵帝影视
史料与文人笔记记载:汉灵帝是个极度淫乱的皇帝,为了即时与宫女交欢,令宫女一律穿着开裆裤。其实,汉朝的灭亡与汉灵帝有关,与命令宫女一律穿开裆裤不相干。裤子最早起源于游牧民族,塔里木盆地古墓出土了距今3300多年的裤子,这是一条有裆裤的裤子实物,也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有裆裤子。农耕民族最早不穿裤子,而是长袍。裤子与长袍,体现于实用性。游牧民族由于骑马的需要,不能像农耕民族一样穿着长袍,这才导致裤子的产生。当时的裤子,与现代概念上的裤子有很大差异,本来就开裆裤,宋代服饰有不大量出土文物,宋代的裤子多是开档的,甚至只有裤腿而没有裆部。直到南宋时期,中国人的裤子仍很像直筒裙,但里面会加有裤子,起到美观与保护隐私的作用。
古代下跪场景
直到明代,裤子才开始接近现代概念上的裤子,但裤腰肥大,穿着时要将裤腰折叠,不是现代这样的简便裤腰。从裤子的历史可以看出,汉代宫廷女子本来就是都穿着开裆裤的,并不是汉灵帝随时随地临幸宫女而出现的。
受客观条件制约,中国古代礼仪自然形成了“跪”。宾主相见,普通百姓吃饭等,都是跪着,没有侮辱性的含义。古人“席地而坐”,其实就是跪坐。刘邦称帝后,叔孙通倡导宴席礼仪:刘邦皇帝入席跪坐时,群臣“皆伏抑首”,被人认为是跪拜的源头。其实,每人面前都有宴桌,应该是“皆伏(案)抑首”,也就是略微前倾点头表示尊敬而已,连鞠躬都算不上。
古代裤子
农耕文明为主的社会,有块布料把身材围起来就已足够。上衣下裙,就是古代所说的“上衣下裳”。衣,依也,人依以庇寒暑;裳,障也,人依以自障蔽。所以,古人的下装,主要是考虑隐私问题。
战国时赵国地处北方,与匈奴接壤。匈奴多骑兵,赵国的战车容易被匈奴骑兵击败,赵武灵王便决定进行军事上的改革——改变服装,让士兵都穿短衣、长裤,便于学习骑射。不过,那时的“胫衣”类似于现在的裤子,但没有裤裆,没有裤腰,就只有两只裤管,套在小腿上,用带子系于腰间,但要害地方仍然真着,目的是便于便溺。
古代生活情形
古人没有“裤子”,“下跪”就是常态。汉代人请客吃饭,都必须双腿并拢跪在地上,让外衣垂下来,护住要害部位,进而形成一整套以跪坐坐姿为基础的礼仪制度。连裆裤在魏晋南北朝开始使用,所以从魏晋开始已经有人放弃跪坐。到宋朝,所有人都习惯于坐在椅子上吃饭,因为这时无需担心走光问题。
汉灵帝影视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