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“乌合之众”源自《管子》,如今常用来指称那些临时聚集起来、缺乏组织与纪律的人群。历史上,西汉末期,权臣王莽奪取了汉朝的统治权,随后将扶风茂陵人耿况封为上谷的太守。后来,绿林军团队成功击败了王莽,并拥立汉室宗亲刘玄为新帝,称其为更始皇帝。刘玄登基后,便派遣绿林军的将领前往各地替换王莽任命的官员,以巩固自己的统治。
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与地位,耿况命令年仅21岁的儿子耿弇前去会见刘玄。在他们行至半路时,河北的王朗自称是汉成帝的后裔刘子舆,并在邯郸称帝,引起了一阵骚动。耿弇的随行人员纷纷建议他先投靠王朗(即刘子舆),然而耿弇对此十分愤怒,他坚定认为刘子舆(王朗)不过是一群无所作为的乌合之众。他确信只需向刘玄申请调动上谷和渔阳的部队,就能轻易击败对方。《后汉书·耿弇传》中就曾记载他的话:“归发突骑,以辚乌合之众,如摧枯折腐耳”,意即如同摧毁腐烂的枯树般简单。
成语“乌合之众”中的“乌”指的正是乌鸦,而“合”则是聚集的含义,“乌合”的意图在于比喻一群暂时聚集在一起的乌鸦。这一成语在军队的语境中,暗指那些毫无战斗力、缺乏统一指挥的队伍,意义与“蜂拥而至”、“龙蛇混杂”、“一盘散沙”等成语所表达的含义相近。
由于刘子舆(王朗)的阻拦,耿弇未能面见刘玄,但他意外地遇到了后来的东汉光武帝刘秀,并在其麾下效力。最终,刘秀果真采纳了耿弇的战略,调动上谷和渔阳的兵力,成功平定了河北的动乱。刘秀登基为帝后,年仅23岁的耿弇被任命为建威大将军,并被封为畤县侯,他的杰出战绩使他被誉为当时的武勇之神。
展开全文
耿弇以其精湛的兵法而闻名,尤其擅长骑射。参与东汉的统一战争中,他平定了四十六个郡,攻克了超过三百座城池,声名显赫。去世后,他的战功被追封,位列“云台二十八功臣”的第四位,成为历史上值得铭记的英雄人物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